资环学院 简介.mp4


一、学院简介

我院是具有资源与环境领域鲜明特色的教学研究型学院,是省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学院,获全省双一流重点学科建设学院,三个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名录,获批全省首个专业博士点。

我院是贵州大学学科人才培养体系最全的学院之一,拥有5个本科专业、4个硕士授权专业、2个博士授权点以及1个博士后流动站。建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等多个省部级科研平台,拥有完备的本科教学实验室和科研实验室,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乌当地质教学实习基地)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30余个,省部级科技人才创新团队3个。

学院现有欧亚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级人才2人,省管专家5人,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4人,省“十层次”人才1人,省“百层次”人才4人;专任教师133人,博士占82%,双一流高校毕业占78%,有海外留学经历占24%,副教授50人,教授33人,硕导和博导120人。

近三年来,学院获纵向科研项目283项(总经费12480万元),发表论文552篇,其中SCI/EI收录367篇,列全校前茅。环境与生态学和地球科学2大学科影响力进入ESI全球前1%。由赵元龙教授领衔的研究成果获得中国第11颗(贵州首颗)“金钉子”,中国古生物学十大进展,贵州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团队获“新时代的贵州人”荣誉称号,团队成员在《Nature》发表文章1篇,实现了贵州大学零的突破。学生获得全国性赛事以及省级赛事奖项30余项,其中一等奖9项。学院的国内外学术影响力不断提升。

我院自1958年成立以来,培养了中国工程院殷跃平院士等杰出校友约12000人,已成长为相关企业、行业、部门的骨干力量,就业率95%以上,近两年继续深造率45%以上。

咨询电话:0851-83627126(学院党政办公室)

0851-83626706(学院学生科)

 

   二、专业简介

  (一)资源勘查工程专业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依托地质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构建本--博培养体系,以书院制与导师制的培养模式,培养学生地球系统性创新思维和资源勘查的工程实践能力。近3年本专业毕业生60%以上升入“双一流”高校继续深造,就业率长期稳定在95%以上。

本专业立足贵州及西南地区资源环境优势,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为贵州乃至全国的地质资源能源勘探与开发、应急管理、生态环境等行业的企事业单位和教学科研机构输送大量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矿业开发做出了巨大贡献。

培养目标:立足西南喀斯特地区,尤其是贵州能源、资源独特优势,面向国家和地方资源保障及安全对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人才的重大需求,要求学生掌握所需的化学、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以及计算机、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具备扎实的地质学基础知识,具有对区域地质调查和矿床地质、成矿条件与成矿规律、地质环境保护综合分析评价的能力;掌握地质资源勘查、地质环境保护的理论知识、工作方法和基本技能。目标是培养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突出,能够胜任资源勘查一线工作的创新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普通地质学、结晶学与矿物学、岩石学、古生物地层学、构造地质学、矿床学、地球化学、矿产勘查学等;集中实践环节有认识实习、地质填图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到自然资源、应急管理、生态环境、农业农村、水利、交通等行业企事业单位和教学科研机构从事基础地质、矿产勘查、矿政管理、地质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防治等工作。

本专业毕业生在西南地区金矿、锰矿、磷矿等基础研究与找矿勘查方面取得突出成绩,多次获自然资源部等找矿成果奖;1人次获银锤奖,2人次获金罗盘奖等。

学  制:4

授予学位:工学学位

招生类别:理工/物理类

 

  (二)地质工程专业

地质工程专业为省级一流专业,依托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平台和本--博贯通式精英人才培养模式,聚焦岩溶区工程建设、灾害防治、环境保护等工程地质领域科学问题,产学研用相互结合,利用地质大数据、空天地一体化探测等先进手段,推行“强基、强知、强赛、强业”+“专业导师”制的分阶段育人模式。目前本专业已拓展为“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岩土工程”和“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三个培养方向。

本专业是地质学与工程学的交叉学科,专业立足贵州,面向全国,为国土资源、环境土木、水利水电、能源交通等企事业单位输送大批特色鲜明的新工科复合型创新人才。本科升学率逐年攀升,2024年达到了52%,就业率长期稳定在95%以上,培养了以自然资源部地质灾害技术指导中心首席科学家、中国工程院殷跃平院士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毕业生在各自岗位上守正创新、建功立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知识、能力、素养”相协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数学、计算机、力学、地质学等基础知识,紧密结合西南岩溶区特有的自然地理、资源禀赋与地质环境条件,充分利用地质大数据、空天地一体化探测技术等先进手段,系统掌握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及岩土工程基本理论、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基本方法和技能,接受相关的工程训练,具有地质工程领域实践能力、创新意识、信息管理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国际视野,能胜任地质资源规划、工程地质勘察、水文地质调查、地质灾害勘查与防治、地质工程设计与施工、资源探测与信息处理、建设工程管理与监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创新人才。

主要课程:普通地质学、构造地质学、土力学、岩体力学、水文地质学(双语)、地图学、Python程序设计、C#程序设计、遥感原理与应用、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数字图像处理、工程物探、工程地质分析原理、岩土工程勘察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到城镇建设、土木、水利、能源、交通、资源开发、国土地矿、环境保护等领域的企事业单位从事规划、勘测、设计、施工、监测、检测、信息管理等工作。

学  制:4

授予学位:工学学位

招生类别:理工/物理类

 

  (三)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是贵州省唯一水文与水资源领域高级专门人才培养基地和省级一流专业,本专业以岩溶区水文过程实践教学为专业特色,通过信息采集,运用先进的计算机模拟技术,分析、预测水文水资源的动态演化过程,为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保护及水旱灾害预测及防治等提供科学依据。

近三年来平均升学率高于50%,年终就业率长期稳定在95%以上。毕业生主要为国家和地方的水利水务、能源交通、城市建设、生态环保、自然资源、应急管理和教育科研等领域输送了大量水文与水资源工程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毕业生已成为贵州省水文水利系统主要骨干力量,为全省水文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强烈、职业道德高尚、专业基础扎实、创新能力优良、国际视野宽广和人文素养深厚的,可在国家和地方的水利水务、能源交通、城市建设、生态环保、自然资源、应急管理和教育科研等部门,从事工程水文、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态等方面的调查评价、勘察设计、预测预报和规划管理等的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水力学、自然地理学、气象气候学、水文学原理、河流动力学、水文统计、水文预报、水信息技术、水文水利计算、普通地质学、水文地质学、地下水动力学、水文地球化学、专门水文地质学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能在水利水务、能源交通、城市建设、生态环保、自然资源、应急管理等部门,从事工程水文、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态等方面的调查评价、勘察设计、预测预报和规划管理等,也可到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继续深造,从事相关科研工作。

学  制:4

授予学位:工学学位

招生类别:理工/物理类

  

  (四)环境工程专业

环境工程专业起源于1988年的贵州工学院化工系,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专业形成了“本--博”的人才培养体系。

本专业紧密围绕国家与地方重大需求,针对“两江”上游生态屏障和喀斯特区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良好职业道德、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创新型人才,具备扎实的环境领域专业知识和国际化视野、跨文化交流与沟通能力,能解决水、大气、固废、土壤、生态等方面的复杂环境工程问题。毕业后能在政府部门、科研院所、企事业等单位,从事管理、研发、设计等方面的工作。

截止目前,已为社会培养输送2000余名环境专业人才。近三年,就业率90%以上,其中45%的学生继续深造。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良好职业道德、可持续发展理念、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交流与沟通能力;具备扎实的环境工程学科理论基础知识、工程实践技能以及创新创业实践能力;能应用数学、自然科学、环境工程学科等方面的专业基础知识,解决区域、城镇、乡村和工矿企业的废水、废气、固体废物和其他污染的控制或生态治理等复杂环境工程问题;能胜任环境规划、环境管理、污染控制工程或生态修复工程的设计及运营;能够从事环境工程领域的新理论、新工艺和新设备的研发;能够通过持续学习和继续深造等途径拓展和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能在设计单位、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学校和管理部门从事工程设计、运营、教育、研究开发、规划和管理方面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环境监测、环境工程原理、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物理性污染控制、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工程技术经济、环境工程项目管理、环境工程设备。

就业方向:毕业生能在设计单位、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学校和管理部门从事环境工程设计、运营、教育、研究开发、规划和管理等工作,也可到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继续深造,从事环境污染过程、控制与修复方面的研究。

学  制:4    

授予学位:工学学位

招生类别:理工/物理类

 

  (五)行星科学专业

行星科学专业是贵州大学联合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月球研究中心、澳门科技大学月球与行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同创办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主要研究太阳系主要天体及系外行星的结构特性及其形成和演化过程,涉及国家深空探测、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已经成为当前国家战略发展的重要学科之一。

本专业秉承“强化数理,融通天地”的办学理念,采取“精英化、小班化”教学模式,计划每年面向全国招收30人左右,组成行星科学精英班(以“嫦娥之父”欧阳自远院士名字命名的“自远班”),实行书院制和导师制管理,培养国家需求的高层次人才。

近年来,我国行星科学领域的相关研究力量蓬勃发展,对从事行星科学研究的人才需求猛增,就业领域包括教育部部属高校、中国科学院、大型航天或探测企业和政府机构等,能够满足本专业的就业需求。

培养目标:行星科学专业以国家深空探测战略需求为导向,培养具有高度爱国主义精神、强烈社会责任感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接班人,要求掌握行星科学基础理论和前沿研究技能,具备运用专业知识独立进行科研工作的能力,能够从事与行星科学相关的科学研究、教学和管理的高级研究型人才。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能到相关科研院所继续深造或从事教学研究工作,也能到大型航天、探测企业和政府机构等单位从事科研、生产和管理等工作。

主要课程:普通地质学、地球化学、大地测量学、行星物理学、行星岩石学、行星资源学、行星探测技术、行星物质科学、行星化学、实测天文学、普通天文学等。

学  制: 4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招生类别:理工/物理类